基于PMC指数模型的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量化评价

李迁, 卢红飚

李迁, 卢红飚.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量化评价[J]. 台湾农业探索.
引用本文: 李迁, 卢红飚.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量化评价[J]. 台湾农业探索.
LI Qian, LU Hong Biao.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Fujian-Taiwan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Based on PMC Index Model[J]. TAIW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itation: LI Qian, LU Hong Biao.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Fujian-Taiwan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Based on PMC Index Model[J]. TAIW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量化评价

基金项目: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年度项目(FJ2023XZB01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迁(200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振兴. E-mail:3164736027@qq.com

    通讯作者:

    卢红飚(1969—),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应急管理. E-mail:fflhb@163.com

  • 中图分类号: F327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Fujian-Taiwan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Based on PMC Index Model

  • 摘要:
    目的/意义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是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关键领域,亟需一个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可以为政策的制定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建议。

    方法/过程 

    研究以国家、省级和地级市层面出台的37项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为研究对象,将政策文本挖掘法(ROST CM6)和PMC指数模型相结合,构建政策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对12项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评价和实证分析。

    结果/结论 

    选取的12项政策中,8项评为优秀,4项评为良好,政策整体态势较好且设计合理。然而,部分政策仍存在预测性和监管性不足、政策时效与长短期规划结合不够紧密、宏观与微观视角结合不足等问题。据此,本研究从本研究从政策性质、时效性和多维视角三个维度,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旨在促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的科学化与系统化建设。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 

    As a key link of cross-strait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Fujian-Taiwan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needs the support of effective policy system, and the quantification of policy text can provide decision-making basis an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Fujian-Taiwan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Methods/Procedures 

    In this study, 37 policy texts of Fujian-Taiwan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ssued at national, provincial and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index system of Fujian-Taiwan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is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the policy text mining (ROST CM6) with the PMC index model, and 12 representative policy texts a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and empirically analyzed.

    Results/Conclusions 

    Among the selected 12 policies, 8 were rated as excellent and 4 as good, indicating an overall favorable trend and reasonable design of the policies. However, some policies still face issues such as insufficient predictability and regulatory oversight, inadequate integration of policy timeliness with long-term and short-term planning, and insufficient combination of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study proposes targete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rom three dimensions: policy nature, timeliness, and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aiming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Fujian-Taiwan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是两岸合作交流的前沿和窗口,闽台农业合作交流是福建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2009年,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大陆第一个关于两岸农业合作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2011年出台《关于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2013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若干意见》;2021年出台《关于促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一系列政策举措为闽台农业人才、资金、科技、市场等要素资源对接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台湾农渔民参与到福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之中,共同助力乡村振兴”,这无疑为闽台农业的深度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与活力。从福建省采取措施来看,以建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为支点,进而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和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从1981年首家台资农业企业在漳州诏安落户,到目前全省已有超过3000个台资农业项目成功实施……四十多年间,农业领域的先行探索,为闽台的融合发展搭建了关键的桥梁,进而推动两岸双方的紧密合作与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出台实施的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进行系统评估,为深化两岸农业合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过程,体现了福建与台湾在农业领域的深度互动与协同演进。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产业链整合、技术创新共享、市场协同开拓、人才交流合作以及政策协调对接等多维路径,实现两岸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研究表明,这一融合进程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两岸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还为两岸经济的深度互嵌与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1]。而且福建与台湾在农业资源禀赋上各具特色,双方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推动资源互补与共享,进而形成互利共赢的格局[2]。此外,闽台农业融合不仅局限于经济层面的合作,还通过农业交流与协作深化了两岸民众的情感联结,成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纽带[3]

    在技术交流方面,闽台两地虽在农业资源条件上具有相似性,但在科技创新投入、管理效率及技术推广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借鉴台湾农业科技创新的先进经验,对推动福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4]。同时,闽台农业技术梯度差异促使技术呈现由台湾向福建单向转移的趋势,形成了以外商直接投资(FDI)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模式,并展现出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因此,福建需进一步强化对台湾农业技术的吸收、创新与推广能力,以加速农业现代化转型[5]。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农业产业园区作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推动两岸农业合作的关键平台。以漳浦县蝴蝶兰产业园区为例,研究揭示了当前闽台蝴蝶兰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融合推进策略[6]。此外,分析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典型案例发现,通过深化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与招商引资,能够有效推动闽台农业的深度融合[7]。现有研究也进一步利用SWOT—PEST模型对福建省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为拓展创业园的平台效应提供了重要参考[8]。在人才合作方面,人才是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然而,当前两岸农业合作中仍存在台籍人才引进困难、人才交流机制不完善、农企用工成本高等问题[9]。为此,亟需通过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优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以及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构建闽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人才对接体系,为农业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10]。在乡村振兴方面,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研究表明,闽台农业合作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与人才保障,还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的优化与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1]。通过持续优化闽台农业经济合作环境,提升合作层次与质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振兴进程,实现两岸农业合作的互利共赢[12]

    近年来,随着政策评估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进步,各种创新性评估方法层出不穷,为政策效果的精准测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这些方法中,PMC(Policy Measurement and Classification)指数模型作为一种科学的政策量化分析工具,已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13]。在此背景下,PMC指数模型逐渐被学者们运用于农业政策的评估与优化中,成为衡量农业政策实施效果和指导政策调整的重要参考工具。在数字农业领域,现有研究基于PMC指数模型对地方数字农业政策进行了科学评估,旨在提升区域数字农业竞争力,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14]。此外,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政策,研究通过数据挖掘与PMC指数模型的结合,系统分析了近十年发布的百余项相关政策,揭示了政策实施的成效与不足,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15]。在农业科技服务政策方面,研究利用文本分析工具与PMC指数模型,对多项核心政策进行了量化评估,强调了科技服务政策在提升农业生产效能、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战略意义[16]

    综上所述,现有关于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战略意义与实践路径两个维度。在战略意义方面,研究普遍强调闽台农业融合对提升两岸农业竞争力、促进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强化社会情感联结的重要作用;在实践路径方面,学者们从技术交流、产业园区建设、人才合作、乡村振兴等角度,深入探讨了闽台农业合作的具体模式与典型案例。然而,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定性分析与案例描述,对政策体系的系统性评估较为欠缺。尽管近年来一系列促进闽台农业融合的政策相继出台,但关于政策实施效果的科学评估与优化研究仍显不足,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政策分析框架。基于此,本文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法与PMC指数模型,对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旨在通过多维度评估,深入挖掘现有政策的优势与不足,进而为政策改进和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两岸农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基于中国政府网、北大法宝、国家农业农村部、福建政府网、各地级市政府网等网站和数据库,以“闽台农业”“闽台农业融合”“闽台农业合作”等为关键词,以“政策”为类别检索公开信息,剔除检索结果中通报、函、政策解读等非正式文本,且将政策聚焦于国家、省级、各地级市层面,最终选取2009年5月23日至2024年6月23日期间出台的37份有效政策文件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收集与整理工作于2024年10月至11月期间完成。

    将筛选出的37项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文本整理成数据集后,使用ROST CM6软件进行分词处理和词频统计,根据文本分析结果得出词频排名前100的关键词,本研究选取排名前30的高频词,如表1所示。

    表  1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高频词汇
    序号词汇词频(次)序号词汇词频(次)序号词汇词频(次)
    1农业65011农民13921基地90
    2台湾41012融合11922经营86
    3合作38913技术11923设施86
    4闽台29014鼓励11324推动84
    5发展25715台胞11225农产品84
    6企业25416开展11126海峡84
    7建设20717示范10327条件81
    8创业16818福建10228推进80
    9交流14819推广9929同胞78
    10项目14420服务9530给予7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继续利用ROST CM6软件,通过设置自定义分词表和停用词表,完成无效词剔除,最终生成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语义网络(图1),图中不同颜色的节点表示词汇间的语义关联强度,其中红色代表最强,蓝色表示中等,黄色则表示较弱的关联。

    图  1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语义网

    图1可知,当前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主要采用了“以农业合作为重点、以技术交流与推广为主要手段、以农民和企业为主要对象、以推动农业融合发展和提升农产品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战略模式。首先,“农业”(650次)、“合作”(389次)等词汇频繁出现,表明政策强调了闽台之间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将其作为推动两地融合发展的核心重点;其次,“技术”(119次)、“交流”(148次)、“推广”(99次)等词汇的高频出现,揭示了政策鼓励通过技术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来促进闽台农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再者,“农民”(139次)、“企业”(254次)作为高频词汇,表明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特别关注农民群体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需求,致力于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提升农民技能,促进农业企业成长;最后,“发展”(257次)、“融合”(119次)、“农产品”(84次)等词汇的频繁提及,表明政策旨在通过促进闽台农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实现两地农业经济的共同繁荣。

    透过高频词和语义网络可以看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围绕农业、台湾、合作、闽台、发展等关键词展开,从支持创业、深化交流、项目实施等方面不断推进,为制定评价指标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也发现某些政策文本关联性不强。因此,本文根据上文所提及的筛选原则以及高频主题词的关联,遵从全面性和代表性原则,从37项政策中精选出12项进行实证量化分析,按照颁布政策的行政机构级别,将政策分为国家层面的政策2件(P1、P2)、省级层面的政策5件(P3、P4、P5、P6、P7)、地级市层面的政策5件(P8、P9、P10、P11、P12),如表2所示。

    表  2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文本
    序号政策文件名称发布部门日期
    P1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务院台办2021年3月17日
    P2《关于农业农村领域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农业农村部2024年1月6日
    P3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福建省农业农村厅2009年5月23日
    P4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2011年5月27日
    P5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2013年8月5日
    P6福建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工作要点的通知福建省农业厅2018年3月28日
    P7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2021年9月13日
    P8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厦台农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15日
    P9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漳台农业融合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漳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3月7日
    P10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泉台农业融合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泉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7月6日
    P11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榕台农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福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12月31日
    P12南平市促进南台农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南平市人民政府2023年12月29日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PMC指数模型即政策一致性指数模型,是由Ruiz Estrada等人在2008年基于Omnia Mobilis假设提出的一种政策评估方法,该模型认为进行政策评估时,变量没有权重大小之分,只有维度区别[17]。本研究采用精准度高和易操作的PMC指数模型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构建PMC指数模型通常由构建政策评价体系、建立多投入产出表、计算PMC指数、绘制PMC曲面图4个步骤构成。

    图  4  闽台农业融合政策均值雷达图

    构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考虑与政策所有相关和可能相关的变量,不可孤立或忽视某些变量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遵循PMC指数模型的建模原则,结合前文政策文本挖掘的分析结论,同时借鉴张永安、史童、蔡冬松等学者[1820]在相关研究中政策评价指标的设定方法,去除宽泛或无意义的评价指标,最终确定了10个一级变量和44个二级变量,如表3所示。

    表  3  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来源
    一级变量 二级变量 评分标准 来源或依据
    X1政策性质 X1:1预测 政策是否具有预测性,是为1,否为0 基于张永安等[15]文章修改
    X1:2监管 政策是否具有监管性,是为1,否为0
    X1:3建议 政策是否具有建议性,是为1,否为0
    X1:4引导 政策是否具有引导性,是为1,否为0
    X1:5描述 政策是否具有描述性,是为1,否为0
    X2政策时效 X2:1长期 政策时效是否为10年以上,是为1,否为0 基于张永安等[15]文章修改
    X2:2中期 政策时效是否为5~10年,是为1,否为0
    X2:3短期 政策时效是否为1~5年,是为1,否为0
    X3政策视角 X3:1宏观 政策是否涉及宏观内容表述,是为1,否为0 基于史童和杨水利等[16]文章修改
    X3:2微观 政策是否涉及微观内容表述,是为1,否为0
    X4政策对象 X4:1政府部门 政策是否针对政府部门,是为1,否为0 基于蔡冬松和柴艺琳[17]等文章修改
    X4:2企业 政策是否针对企业,是为1,否则为0
    X4:3农业科研机构与高校 政策是否针对农业科研机构与高校,是为1,否为0
    X4:4农民合作社 政策是否针对农民合作社,是为1,否为0
    X5政策内容 X5:1特色农业 政策是否涉及特色农业的内容,是为1,没有则为0 依据高频词和语义网络图谱
    X5:2两岸农民 政策是否涉及两岸农民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5:3台创园 政策是否涉及台创园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5:4农业技术 政策是否涉及农业技术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5:5农产品 政策是否涉及农产品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5:6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是否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5:7台资企业 政策是否涉及台资企业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5:8项目合作 政策是否涉及项目合作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6政策保障 X6:1政府补贴 政策是否涉及政府补贴,是为1,否为0 基于张永安[15]等文章修改
    X6:2技术支持 政策是否涉及技术支持,是为1,否为0
    X6:3专项基金 政策是否涉及专项基金,是为1,否为0
    X6:4政策法规 政策是否涉及政策法规的保障,是为1,否为0
    X6:5人才激励 政策是否涉及人才激励,是为1,否为0
    X6:6税收优惠 政策是否涉及税收优惠,是为1,否为0
    X6:7示范基地 政策是否涉及示范基地建立,是为1,否为0
    X7政策评价 X7:1目标明确 政策目标是否明确,是为1,否为0 基于张永安等[15]文章修改
    X7:2依据充分 政策依据是否充分,是为1,否为0
    X7:3方案科学 政策方案是否科学,是为1,否为0
    X7:4内容翔实 政策内容是否翔实,是为1,否为0
    X7:5规划合理 政策规划是否合理,是为1,否为0
    X8政策级别 X8:1国家级 政策是否为国家级机关发布,是则为1,不是则为0 基于蔡冬松和柴艺琳等[17]文章修改
    X8:2省级 政策是否为省级机关发布,是则为1,不是则为0
    X8:3地级市级 政策是否为地级市级机关发布,是则为1,不是则为0
    X9政策领域 X9:1经济 政策是否涉及经济方面,是为1,否为0 基于宋大成和焦凤枝等[18]文章
    X9:2社会 政策是否涉及社会方面,是为1,否为0
    X9:3技术 政策是否涉及技术方面,是为1,否为0
    X9:4政治 政策是否涉及政治方面,是为1,否为0
    X9:5环境 政策是否涉及环境方面,是为1,否为0
    X9:6制度 政策是否涉及制度方面,是为1,否为0
    X10政策公开 政策是否公开,是为1,否为0 基于张永安等[15]文章修改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多投入产出表能够存储大量数据,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单个变量进行定量分析。本研究设置多个权重相同的二级变量,采用二进制赋予其具体数值,公式如(1)、(2),赋值后建立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的多投入产出表如表4所示。

    表  4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多投入产出分析
    一级变量 二级变量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X1 X1:1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X1:2 0 0 1 0 0 1 1 0 0 1 1 0
    X1:3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X1: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1:5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X2 X2:1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X2:2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X2:3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X3 X3:1 1 1 1 0 0 1 1 0 0 0 0 0
    X3:2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X4 X4: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X4: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4:3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X4:4 1 0 1 0 1 0 0 0 0 0 0 0
    X5 X5: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X5:2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X5:3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X5: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5: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5:6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X5:7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5:8 0 0 1 0 1 0 1 1 1 1 0 0
    X6 X6:1 1 0 1 1 1 0 1 1 1 1 1 1
    X6: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6:3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X6: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6:5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X6:6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X6:7 0 1 1 1 1 1 0 0 1 0 0 1
    X7 X7: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7: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7: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7:4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X7: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8 X8: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X8:2 0 0 1 1 1 1 1 0 0 0 0 0
    X8:3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X9 X9: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X9: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9: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9:4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X9:5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X9:6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X10 X10: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 X \sim N\left[ {0,1} \right] $$ (1)
    $$ X = \{ XR:[0,1]\} $$ (2)

    先对多投入产出表中的二级变量赋值,根据公式(3)计算各一级变量得分,然后根据计算的一级变量得分值,利用公式(4)计算出PMC指数,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最后基于PMC指数得分对各项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展开评估。根据现有文献[18]和研究需要进行评分等级划分,PMC指数得分在0~2.99之间评级为“不良”,PMC指数得分在3~4.99之间评级为“可接受”,PMC指数得分在5~6.99之间评级为“良好“,PMC指数得分在7~8.99之间评级为”优秀“,PMC指数得分在9~10之间评级为完美,所得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表  5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的PMC指数及等级评估
    维度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均值
    X10.600.401.000.600.801.000.800.600.600.800.800.600.72
    X20.330.330.331.001.000.330.330.330.330.330.330.330.44
    X31.001.000.500.500.501.001.000.500.500.500.500.500.67
    X40.500.501.000.751.000.750.750.750.750.750.750.750.75
    X50.750.630.880.630.880.881.001.001.000.880.750.750.85
    X60.710.570.860.860.860.710.710.570.860.710.710.860.75
    X70.800.8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97
    X8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
    X90.830.50.830.500.671.000.830.830.830.830.830.830.78
    X1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PMC指数6.856.067.737.178.048.007.756.917.207.137.006.957.23
    排名111246123105789
    评价等级良好良好优秀优秀优秀优秀优秀良好优秀优秀优秀良好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 {X_t} = \sum _{j = 1}^n\frac{{{X_{tj}}}}{{n({X_{tj}})}} $$ (3)

    $ {t} $=一级变量;$ {j} $=二级变量;

    $$\begin{split} PMC =\;& \Bigg[ {X_1}\left( {\sum {_{i = 1}^5\frac{{{X_{1i}}}}{5}} } \right) + {X_2}\left( {\sum {_{j = 1}^3\frac{{{X_{2j}}}}{3}} } \right) + \\&{X_3}\left( {\sum {_{k = 1}^2\frac{{{X_{3k}}}}{2}} } \right) + {X_4}\left( {\sum {_{l = 1}^4\frac{{{X_{4l}}}}{4}} } \right) + \\& {X_5}\left( {\sum {_{m = 1}^8\frac{{{X_{5m}}}}{8}} } \right) + {X_6}\left( {\sum {_{n = 1}^8\frac{{{X_{6n}}}}{8}} } \right) + \\&{X_7}\left( {\sum {_{p = 1}^5\frac{{{X_{7p}}}}{5}} } \right) + {X_8}\left( {\sum {_{q = 1}^3\frac{{{X_{8q}}}}{3}} } \right) +\\& {X_9}\left( {\sum {_{r = 1}^6\frac{{{X_{9r}}}}{6}} } \right) + {X_{10}} \Bigg] \end{split} $$ (4)

    PMC曲面图可以直观且立体的展示PMC指数的量化评估结果,有助于分析闽台农业融合政策的长处与短板。其中,曲面的凸起部分代表相应政策指标得高分,凹陷部分则表示低分。构建PMC曲面需建立一个3×3的矩阵,本研究共设有10个一级变量,其中X10无二级变量,且在所有政策中得分均为1,为保持矩阵的对称性,遂剔除X10。根据公式(5)构建各政策的PMC曲面,选取展示PMC指数最高的P5和最低的P2的政策曲面图,如图23所示。

    图  2  P5政策曲面图
    注:P5为PMC指数模型中得分最高的政策类型。
    图  3  P2政策曲面图
    注:P2为PMC指数模型中得分最低的政策类型。
    $$ PMC曲面=\left[\begin{array}{ccc}{X}_{1}& {X}_{2}& {X}_{3}\\ {X}_{4}& {X}_{5}& {X}_{6}\\ {X}_{7}& {X}_{8}& {X}_{9}\end{array}\right] $$ (5)

    在政策整体方面,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起到了促进作用。基于上述PMC指数量化的结果(表6),在选取的12项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中,按照PMC指数得分由高到低将12项政策排序为P5(8.04)>P6(8.00)>P7(7.75)>P3(7.73)>P9(7.20)>P4(7.17)>P10(7.13)>P11(7.00)>P12(6.95)>P8(6.91)>P1(6.85)>P2(6.06),其中8项政策评价为优秀,其他4项政策均为良好,这表明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在促进两地农业合作与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政策体系整体质量较高,实施效果良好。

    在一级变量方面,12项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PMC指数平均分为7.23分,一级变量平均分为0.72分。将前9项一级变量的均值做成雷达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存在地短板及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方面,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政策对象(X4)、政策内容(X5)、政策保障(X6)、政策评价(X7)、政策领域(X9)这5个一级变量得分均超过平均水平,表明闽台农业融合政策在这些方面做的较为完善,能够较好地覆盖目标群体、内容具体可行、有多重保障措施、政策依据充分且设计合理、涉及领域较为全面。而政策性质(X1)、政策时效(X2)、政策视角(X3)、政策级别(X8)低于平均分,则可能意味着在部分政策制定时,对这些方面的考虑不够充分或执行不够到位,说明政策缺乏监管性和预测性方面的作用、政策长短时效未能紧密结合,忽略政策整体执行的连贯性、政策视角过于单一,宏观微观的总体把握不够清晰、政策的发布机构较为单一等问题。

    通过对比PMC得分最高的P5和得分最低的P2两项政策的PMC指数曲面图(图2图3),我们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看出不同政策的凹陷程度及优劣势,曲面图中突起和凹陷的不同分布,直接反映了两份政策文件在同一套评估指标体系下的得分差异。这种直观、立体的展示方式,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快速识别政策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的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有力依据。P5政策曲面图相较于P2政策曲面图具有更多的凸起部分,说明该政策在政策性质(X1)、政策时效(X2)、政策对象(X4)、政策内容(X5)、政策保障(X6)、政策评价(X7)、政策领域(X9)等评估指标上得分较高,体现了该政策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和执行效果。具体来说,得分最高的P5政策是由福建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若干意见》,该政策从多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包括推进“台创园建设、深化农业产业合作、以及鼓励农业科技合作等”。特别是在资金支持方面,政策明确提出“省级以上财政每年安排每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专项资金300万元”,并结合税收扶持等保障措施,体现了政策的可操作性和落实力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各维度指标;而得分最低的P2是由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农业农村领域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文件从“支持闽台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化闽台农业农村领域交流协作”“推动重点区域先行先试融合发展”等方面站在战略高度提出的指导性政策,在保障措施、政策对象等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导致其得分较低。总体来说,各政策文件的制定都有其依据和作用,PMC指数处于可接收范围内,表明政策是合理的。

    P1政策的PMC指数为6.83,排名位居11,等级为“良好”。P5在政策性质(X1)、政策时效(X2)、政策对象(X4)、政策内容(X5)、政策保障(X6)、政策评价(X7)的PMC指数小于均值,尤其是政策对象(X4)和政策内容(X7)与均值相差较大,由于该项政策是国务院台办出台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政策对象主要是是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未涵盖政府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等相关主体,导致政策对象的范围较窄,考虑不够全面。此外,政策主要集中在总体框架层面的阐述,具体实施细节存在不足,内容也不够详尽,因此得分较低。为此,建议优化路径为:X4-X7-X1-X2-X5-X6。

    P2政策的PMC指数为6.06,排名末位,等级为“良好”。P12在政策性质(X1)、政策时效(X2)、政策对象(X4)、政策内容(X5)、政策保障(X6)、政策评价(X7)政策领域(X9)的PMC指数均小于均值,其中在X1、X4、X5、X9等指标得分明显较低。首先,尽管该政策具备建议和引导性质,但在预测性、监管性和描述性方面的表现较为薄弱,未能充分突出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独特性与引领性,导致其政策性质得分偏低;其次,政策对象的覆盖范围过于狭窄,仅限于政府和企业,没有涉及农民合作社、科研机构等相关群体,未能全面反映各方需求和利益;再次,政策内容缺乏针对两岸农民、台创园及项目合作等关键要素的具体阐述,未明确设定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最后,政策在环境、制度等方面的安排不足,未充分考虑相关配套措施。鉴于上述问题,建议优化路径为:X1-X9-X4-X5-X6-X7-X2。

    P3政策的PMC指数为7.73,排名第四。作为福建省颁布的首个政策,该文件展现了高度的全面性,涵盖了前瞻性的趋势预测、有效的监管措施、建设性的建议以及明确的引导方向。例如,政策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在政策保障方面,该政策也表现出色,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支持和补贴。然而,在政策时效(X2)和政策视角(X3)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为此,建议优化路径为:X3-X2。

    P4政策的PMC指数为7.17,排名第六。该政策在政策性质(X1)、政策视角(X3)、政策内容(X5)和政策领域(X9)等指标上均低于均值。具体而言,政策在监管性和建议性方面的欠缺,导致其在政策性质上的得分较低;此外,政策聚焦于微观层面的实施细节,缺乏对特色农业和项目合作的系统性阐述,未能全面涵盖农业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尤其是在政治、环境和制度等维度的讨论较为薄弱,从而影响了政策的全面性和深度。为此,建议优化路径为:X9-X5-X3-X1。

    P5政策的PMC指数为8.04,排名第一。该政策有效地结合了长短期目标,明确提出了具体的财政奖励措施,如“对于经营期超过10年的项目,在投产后的前三年,地方财政按税收级次分年度给予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等额奖励;从第4年至第8年,给予地方留成部分50%的奖励”,并且政策不仅聚焦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与执行,还涵盖了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多个关键利益相关者,确保了政策对象的全面性。但在政策视角(X3)和政策领域(X9)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建议优化路径为:X3-X9。

    P6政策的PMC指数为8.00,排名第二。在政策性质(X1)方面,政策充分涵盖了预测、监管、建议、引导和描述,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有部署,推进有手段,落实有成效”。政策视角(X3)兼顾了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内容,明确部署“全省计划示范推广台湾农业优良新品种100个、新技术50项,开展台湾农业技术培训1200人次”。然而,在政策时效(X2)和政策保障(X6)方面,尤其是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上有所不足,建议优化路径为:X2-X6。

    P7政策的PMC指数为7.75,排名第三,仅有2项指标低于均值,分别是政策时效(X2)和政策对象(X6)。首先,政策主要聚焦于短期规划,未能有效结合长短期目标的衔接,导致政策时效性得分偏低;其次,政策保障措施相对不足,尤其是在税收优惠和示范基地建设方面的缺失,未能为政策的实施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保障,进而影响了政策的综合评分。为此,建议优化路径为:X2-X6。

    P8的PMC指数为6.91,等级为良好,排名第十。P8在政策性质(X1)、政策时效(X2)、政策视角(X3)、政策保障(X6)方面低于均值。在政策保障方面,尽管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鼓励厦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农业人才双向交流”的人才激励措施,但未能提供专项基金拨款、税收优惠、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保障措施,导致其在X6指标上的评分显著低于均值。为此,建议优化路径:X6-X3-X1-X2。

    P9政策的PMC指数为7.20,等级为优秀,排名第五。该政策在内容上较为全面,明确提出“共同培育‘海峡种苗’,鼓励两岸种业在品种研发、资源利用、品牌建设等方面双向交流”,有效推动了农业交流。然而,在政策性质(X1)、政策时效(X2)和政策视角(X3)方面,PMC指数低于均值,表明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未能充分结合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且宏观与微观视角未能有效融合。为此,建议优化路径为:X3-X1-X2

    P10政策的PMC指数为7.13,等级为优秀,排名第七。该政策在政策时效(X2)、政策视角(X3)和政策保障(X6)方面的PMC指数低于均值。该政策注重本地实际情况并做出微观具体安排,如政策明确提出“市级财政每年安排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专项资金150万元”,体现了较为具体的财政支持,但在宏观发展部署和长远规划方面不足。建议优化路径为:X3-X2-X6。

    P11政策的PMC指数为7.00,等级为优秀,排名第八。该政策在政策时效(X2)、政策视角(X3)、政策内容(X5)、政策保障(X6)的PMC指数低于均值。该政策重点关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人才交流,明确提出“支持台农台企做大做强水产、畜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竹木花卉等该市七大特色产业”,但对关于两岸农民以及项目合作上的具体安排不足,并且在税收优惠和示范基地建设的保障安排较为薄弱,建议优化路径为:X3-X2-X5-X6。

    P12政策的PMC指数为6.95,等级为良好,排名第九。该政策在政策性质(X1)、政策时效(X2)、政策视角(X3)、政策内容(X5)方面的PMC指数低于均值,反映出政策在某些关键领域存在不足。南平市依据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聚焦“一座山、一片叶、一根竹”等优势产业,推动“三茶”融合发展,拓展新业态合作。尽管政策内容聚焦具体发展情况,但在全面性上有所欠缺。此外,政策在宏观和微观视角的结合,以及长短期目标的规划方面也存在不足,未能充分考虑整体发展框架和长远发展目标。建议优化路径为:X3-X2-X1-X5。

    本研究通过对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文本进行挖掘,利用PMC指数模型构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从37项文本中选取12项代表性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其中8项优秀,4项良好,总体来看,政策体系质量较高,实施效果良好,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政策发布机构来看,省级、地级市层面政策效果突出,其能够更精准地对接当地实际需求,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和灵活性,识别并解决闽台农业融合中的关键问题和瓶颈,有效促进两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推动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从评价指标来看,政策性质(X1)、政策时效(X2)、政策视角(X3)、政策级别(X8)都低于平均值,说明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的监督性与预测性、长中短期规划、宏微观视角的结合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其中的政策级别评分较低与研究的政策文本有关,每个政策为各个级别政府分别颁布。基于此,本文提出提下几点建议:

    当前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议、引导和描述上,在预测性和监管性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融入监督与评估机制,这可能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影响其效果的充分发挥,因此,要增强政策的预测性和监管性。一方面,通过增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的预测性,能够预判未来趋势和潜在问题,为政策调整提供前瞻性支持,确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强化政策监管性,明确监管职能和制定严格的执行标准,确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偏离既定目标,提升政策的执行效果和透明度。

    当前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多聚焦短期规划,缺乏中期和长期规划的衔接,导致政策执行缺乏连贯性与稳定性,难以形成持续性效应。为确保政策的长效性,应制定具有顶层设计的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战略目标和方向,并将其分解为中期和短期实施方案。短期规划应重点解决当前的关键问题,如促进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期规划应聚焦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长期规划则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衔接短期、中期与长期规划,确保政策目标和措施的层次性与连贯性,进而推动闽台农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宏观层面的政策往往侧重于整体战略和方向的把握,而微观层面的政策则更注重具体实施和操作细节。然而,在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中,缺乏将两者有效结合的政策文件,可能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因此,应在政策制定时同时兼顾宏观战略的指导性和微观实施的操作性,形成全面、深入的政策支持体系。具体来说,宏观层面应着眼于长远的战略目标,如支持闽台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化闽台农业农村领域交流协作;微观层面则应注重具体的实施举措,如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定向的农产品推广和产业发展政策。通过这两者的有效结合,政策能够在确保战略目标的同时,更加注重地方实际需求,促进政策的精准执行和实际成效。同时,从政策发布级别来看,国家层面的两项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评价均为“良好”;省级层面的五项政策均为“优秀”;地级市层面的政策中,三项为“优秀”,两项为“良好”。国家层面的政策主要从整体战略出发,着重于闽台农业融合的宏观规划和方向指导,但在具体实施细节和地方需求的针对性措施上存在不足,缺乏操作性的具体方案;省级政府能够从全省战略层面出发,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政策标准和行动框架,具备更强的协调性,为地级市提供方向性指导,确保政策执行的规范性和一致性;相比之下,地级市层面的政策更加具体化,能够依据本地的实际需求和特色,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往往体现出更强的地方适应性和实践性。政策制定应加强地市与省级和国家层面的沟通与协作,在把握总体宏观布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方发展需求、资源禀赋和政策导向,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的深入进行。

  • 图  1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语义网

    图  4   闽台农业融合政策均值雷达图

    图  2   P5政策曲面图

    注:P5为PMC指数模型中得分最高的政策类型。

    图  3   P2政策曲面图

    注:P2为PMC指数模型中得分最低的政策类型。

    表  1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高频词汇

    序号词汇词频(次)序号词汇词频(次)序号词汇词频(次)
    1农业65011农民13921基地90
    2台湾41012融合11922经营86
    3合作38913技术11923设施86
    4闽台29014鼓励11324推动84
    5发展25715台胞11225农产品84
    6企业25416开展11126海峡84
    7建设20717示范10327条件81
    8创业16818福建10228推进80
    9交流14819推广9929同胞78
    10项目14420服务9530给予74
    下载: 导出CSV

    表  2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文本

    序号政策文件名称发布部门日期
    P1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务院台办2021年3月17日
    P2《关于农业农村领域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农业农村部2024年1月6日
    P3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福建省农业农村厅2009年5月23日
    P4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2011年5月27日
    P5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2013年8月5日
    P6福建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工作要点的通知福建省农业厅2018年3月28日
    P7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2021年9月13日
    P8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厦台农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15日
    P9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漳台农业融合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漳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3月7日
    P10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泉台农业融合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泉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7月6日
    P11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榕台农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福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12月31日
    P12南平市促进南台农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南平市人民政府2023年12月29日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来源

    一级变量 二级变量 评分标准 来源或依据
    X1政策性质 X1:1预测 政策是否具有预测性,是为1,否为0 基于张永安等[15]文章修改
    X1:2监管 政策是否具有监管性,是为1,否为0
    X1:3建议 政策是否具有建议性,是为1,否为0
    X1:4引导 政策是否具有引导性,是为1,否为0
    X1:5描述 政策是否具有描述性,是为1,否为0
    X2政策时效 X2:1长期 政策时效是否为10年以上,是为1,否为0 基于张永安等[15]文章修改
    X2:2中期 政策时效是否为5~10年,是为1,否为0
    X2:3短期 政策时效是否为1~5年,是为1,否为0
    X3政策视角 X3:1宏观 政策是否涉及宏观内容表述,是为1,否为0 基于史童和杨水利等[16]文章修改
    X3:2微观 政策是否涉及微观内容表述,是为1,否为0
    X4政策对象 X4:1政府部门 政策是否针对政府部门,是为1,否为0 基于蔡冬松和柴艺琳[17]等文章修改
    X4:2企业 政策是否针对企业,是为1,否则为0
    X4:3农业科研机构与高校 政策是否针对农业科研机构与高校,是为1,否为0
    X4:4农民合作社 政策是否针对农民合作社,是为1,否为0
    X5政策内容 X5:1特色农业 政策是否涉及特色农业的内容,是为1,没有则为0 依据高频词和语义网络图谱
    X5:2两岸农民 政策是否涉及两岸农民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5:3台创园 政策是否涉及台创园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5:4农业技术 政策是否涉及农业技术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5:5农产品 政策是否涉及农产品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5:6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是否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5:7台资企业 政策是否涉及台资企业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5:8项目合作 政策是否涉及项目合作的内容,是为1,否为0
    X6政策保障 X6:1政府补贴 政策是否涉及政府补贴,是为1,否为0 基于张永安[15]等文章修改
    X6:2技术支持 政策是否涉及技术支持,是为1,否为0
    X6:3专项基金 政策是否涉及专项基金,是为1,否为0
    X6:4政策法规 政策是否涉及政策法规的保障,是为1,否为0
    X6:5人才激励 政策是否涉及人才激励,是为1,否为0
    X6:6税收优惠 政策是否涉及税收优惠,是为1,否为0
    X6:7示范基地 政策是否涉及示范基地建立,是为1,否为0
    X7政策评价 X7:1目标明确 政策目标是否明确,是为1,否为0 基于张永安等[15]文章修改
    X7:2依据充分 政策依据是否充分,是为1,否为0
    X7:3方案科学 政策方案是否科学,是为1,否为0
    X7:4内容翔实 政策内容是否翔实,是为1,否为0
    X7:5规划合理 政策规划是否合理,是为1,否为0
    X8政策级别 X8:1国家级 政策是否为国家级机关发布,是则为1,不是则为0 基于蔡冬松和柴艺琳等[17]文章修改
    X8:2省级 政策是否为省级机关发布,是则为1,不是则为0
    X8:3地级市级 政策是否为地级市级机关发布,是则为1,不是则为0
    X9政策领域 X9:1经济 政策是否涉及经济方面,是为1,否为0 基于宋大成和焦凤枝等[18]文章
    X9:2社会 政策是否涉及社会方面,是为1,否为0
    X9:3技术 政策是否涉及技术方面,是为1,否为0
    X9:4政治 政策是否涉及政治方面,是为1,否为0
    X9:5环境 政策是否涉及环境方面,是为1,否为0
    X9:6制度 政策是否涉及制度方面,是为1,否为0
    X10政策公开 政策是否公开,是为1,否为0 基于张永安等[15]文章修改
    下载: 导出CSV

    表  4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多投入产出分析

    一级变量 二级变量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X1 X1:1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X1:2 0 0 1 0 0 1 1 0 0 1 1 0
    X1:3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X1: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1:5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X2 X2:1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X2:2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X2:3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X3 X3:1 1 1 1 0 0 1 1 0 0 0 0 0
    X3:2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X4 X4: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X4: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4:3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X4:4 1 0 1 0 1 0 0 0 0 0 0 0
    X5 X5: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X5:2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X5:3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X5: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5: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5:6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X5:7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5:8 0 0 1 0 1 0 1 1 1 1 0 0
    X6 X6:1 1 0 1 1 1 0 1 1 1 1 1 1
    X6: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6:3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X6: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6:5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X6:6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X6:7 0 1 1 1 1 1 0 0 1 0 0 1
    X7 X7: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7: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7: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7:4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X7: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8 X8: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X8:2 0 0 1 1 1 1 1 0 0 0 0 0
    X8:3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X9 X9: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X9: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9: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X9:4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X9:5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X9:6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X10 X10: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下载: 导出CSV

    表  5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政策的PMC指数及等级评估

    维度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均值
    X10.600.401.000.600.801.000.800.600.600.800.800.600.72
    X20.330.330.331.001.000.330.330.330.330.330.330.330.44
    X31.001.000.500.500.501.001.000.500.500.500.500.500.67
    X40.500.501.000.751.000.750.750.750.750.750.750.750.75
    X50.750.630.880.630.880.881.001.001.000.880.750.750.85
    X60.710.570.860.860.860.710.710.570.860.710.710.860.75
    X70.800.8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97
    X8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33
    X90.830.50.830.500.671.000.830.830.830.830.830.830.78
    X1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PMC指数6.856.067.737.178.048.007.756.917.207.137.006.957.23
    排名111246123105789
    评价等级良好良好优秀优秀优秀优秀优秀良好优秀优秀优秀良好
    下载: 导出CSV
  • [1] 邓利娟. 加快闽台乡村融合发展发挥两岸基层融合的示范作用[J]. 台湾研究,2023(6):15−21.
    [2] 翁伯琦. 新时期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战略思考[J]. 亚太经济,2009(6):110−113.
    [3] 单玉丽. 闽台农业融合的现状、机遇挑战与发展策略[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9):174−179.
    [4] 林珊,李晗林,曾玉荣. 闽台农业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比较研究[J]. 亚太经济,2021(4):142−152.
    [5] 黎元生. 论闽台农业技术梯度转移及其溢出效应[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54−59.
    [6] 罗莎莎,赵一夫. 闽台农业关联分析与融合对策分析——以福建省漳浦县蝴蝶兰产业为例[J]. 台湾农业探索,2023(6):9−14.
    [7] 马清香,罗尚华,姜天慧. 推进闽台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思考——以清流县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例[J]. 台湾农业探索,2019(2):12−16.
    [8] 宋建晓,贺亚萍,黄森慰. 基于SWOT-PEST模型的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战略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148−153.
    [9] 叶谢康,张习宁,宋科进,等. 闽台农业领域融合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 福建金融,2024(7):16−22.
    [10] 华绪庚,肖湘怡,郑少红. 闽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人才对接机制探究[J]. 台湾农业探索,2018(4):11−15.
    [11] 江振娜. 台胞参与福建乡建乡创:基础条件与现实路径——泰宁“耕读李家”的实践启示[J]. 闽台关系研究,2021(4):88−97. doi: 10.3969/j.issn.1674-3199.2021.04.009
    [12] 付东震. 脱贫攻坚背景下闽台农业经济深度合作研究[J]. 经济师,2017(11):153−155. doi: 10.3969/j.issn.1004-4914.2017.11.075
    [13] 张永安,耿喆.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J]. 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4):26−31.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5.14.006
    [14] 王成城,桂慧. 数字农业政策量化评价——基于吉林省PMC指数模型的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4):78−90.
    [15] 高新宇,史纯纯. 我国农业现代化政策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1):19−28.
    [16] 郭强,刘冬梅. 中国农业农村科技服务政策量化评价[J]. 中国科技论坛,2020(8):148−158.
    [17]

    ESTRADA R, ARTURO M, YAP S F, et al. Beyond the Ceteris Paribus Assumption: Modeling Demand and Supply Assuming Omnia Mobil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Research, 2008(2): 185−194.

    [18] 张永安,郄海拓. 国务院创新政策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7):127−136.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731
    [19] 史童,杨水利,王春嬉,等.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J]. 科学管理研究,2020,38(4):29−33.
    [20] 蔡冬松,柴艺琳,田志雄.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吉林省数字经济政策文本量化评价[J]. 情报科学,2021,39(12):139−145.
    [21] 宋大成,凤枝,范升. 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分析[J]. 情报杂志,2021,40(8):119−126. 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21.08.016
    [22] 卜令通,张嘉伟.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数字经济政策量化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23,39(7):22−27.
图(4)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5-02-20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6-2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